LGBT社交产品的使用体验

日期 : 2017-06-08
79
编者按 彩虹旗飘扬,用户最真实的反馈是什么?

近段时间对LGBT群体来说,是彩虹旗高高飘起的日子。

5月24日,台湾司法院大法官“释宪”痛斥禁止同性结婚的规定,为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点亮了亚洲之光。

此前一天,昆仑万维宣布拟出资 1.52 亿美元完成全球最大的同性社交网站Grindr 剩余股权的收购,加上去年的投资,这个主营网游开发与发行的互联网公司将用2.45亿美元换得Grindr100%的股权。

而今年2月,中国同性社交软件 Blued也获得新京报系基金数千万战略投资,让不少人感到惊喜和意外。

Grindr是目前全球最大同性社交网站。Grindr是目前全球最大同性社交网站。

按照世界公认的数据,同性恋占总人口数的4%—6%,据此,中国LGBT群体将达到7000万人口规模。这一逐渐增多的人群,毫无疑问将带动社交细分市场——同性社交应用的激增。

那么,这类应用在产品设计和体验上有何倾向?作为使用者,更喜欢什么样的设计?全媒派(qq_qmp)与几位LGBT朋友聊了聊,这里有他们最真实的声音。

为保护受访者隐私,本文均做了化名处理:

Terry:准LGBT群体的一员,在腐国留学时被掰弯

Iven:生活于美国旧金山,有固定男友,已出柜

Ray&布布:90后,曾于香港求学,职场新人

甜甜:90后,学生党,拉拉

族群&圈子:什么需求最重要

在手机应用商店检索关键词“同性”,App列表之长绝对能让你滑到手软。但采访发现,尽管品种繁多,“圈儿里人”使用频率最高的无非那么几款。

按照出场先后顺序,Grindr,Jackd,Blued,Aloha,LesDo,the L是小伙伴们提及较多的App。

GrindrGrindr

颜值+素质+界面=俘获偏好的标准

Terry将这些App称为“地下软件”。在英国读书期间,他被同学安利了Grindr,成为他接触的第一个同性社交产品。“Grindr算是较早一批主打这一垂直领域的App了,外国用的比较多。当时软件设计还比较粗糙,只有一些基本信息,头像大多露肉。”这两年,他转向了国内产品如Blued、Aloha的怀抱。Terry说自己更爱Aloha。“用户体验好,颜值高,左滑bye bye,右滑say hi。图片兴趣一目了然、简单直接。”

AlohaAloha

Iven因为有了稳定的男友,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用这类软件了,但也会偶尔下载来研究研究。他说自己之前用Aloha比较多,“UI设计不错,使用起来比较舒服;定位在高颜值用户群,相对来说比较养眼。不过久而久之我发现,这就跟Instagram一样,其实只是虚拟社区文化下的浮华不实而已。”

不过,Iven是在Aloha上找到了真爱,他与现在的男友便是相识于此,“我的爱人是个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的中国人,相隔万里,因为一个社交软件而让我们产生了交集。从相识到相知,我们共同建立了感情基础与未来蓝图,现在我已经和他在旧金山生活了半年,不得不感谢这个App给我带来了美好的爱情。”

对西餐有迷之爱好的Ray最喜欢用Grindr,原因就是上面“外国人多,素质也高”;他的同学布布最爱用Aloha,因为上面“用真人照的多,颜值高的多,配对模式更容易对话。”

而作为拉拉的甜甜,探索的是同性社交App的另半边天——女同市场。相比于男同社交产品,女同社交产品起步相对晚,发展也显得温和许多。LesDo、the L是甜甜使用频率最高的两款,“因为身边很多朋友在用”。

荷尔蒙是第一生产力?

纵观此类App,很大一部分的技术共性就是LBS(基于位置的服务),这就为寻找附近的朋(pao)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,让LGBT们“心中的那匹野马”,有了肆意奔腾的大草原。

于是,这些软件就被网友戏称为“同志版的陌陌和探探”,荷尔蒙动力造就的又一批约炮神器。

BluedBlued

受访者几乎一致地认为,圈子里的人使用这类App目的性非常强,“解决无处安放的荷尔蒙“成了“刚需”,肉体搭线也成了见怪不怪的活动。Terry直言这些已成共识,大家心知肚明。Iven表示“食色性也,人性如此,很正常。 ”Ray说“用这些软件当然是用来满足生理需求的,但也不局限于此。还是可以认识其他姐妹的。

布布同学则说得很含蓄:“这个得看界面设计影响,Aloha就是gay版ins,所以没有约的那么赤裸裸。”而甜甜则指出男女在这方面的差异,她猜想男生可能首先为了解决生理需求,而女生可能更多是考虑找恋爱对象。

“走心”的情感需求才是王道

在躁动的荷尔蒙回归平静之后,“走心”才更重要。

长久以来,社会缺乏对LGBT群体足够的了解和认同,除了少数冲破束缚选择出柜的人,大部分深柜人难以公开谈论和表达自己的社交、心理和情感需求。

一定意义上,同性社交App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和自由的社交环境,就像一个隐秘于大众视野的秘密花园,让LGBT族群可以大胆表达情感、拥抱幸福。

虽然受访者表示线上好友的线下好友的转化率并不高。但还是有一部分人,可以由此结识接下来人生的朋友、爱人甚至事业的合作伙伴。Terry就表示,自己身边真的有几个从这类社交App发展来的工作合伙人。

对于这些App从线上走到线下的实现路径,Iven感悟颇多。

“我觉得以往的BBS也好,现在的社交App也罢,本质上都是给人们搭建一个平台。我认为社交App需要洞察人们社交背后的诉求,不应仅仅停留在食色性/爱好上,应该多鼓励和引导用户走向线下,去真正接触这些在网络上遇见的人。社交App现在有公式化的趋势,即机械地按爱好、关心领域、人群定位来划分产品。但现实生活中遇见友谊、缘分的方式不是这样的,在这一点上,我认为App开发者能从用户角度多思考,能做些什么来帮助用户遇见一些有意思的朋友。而不是把社交‘生态’、‘林场’培育后,圈养这些用户。”

变现之路:3000亿美元怎么分

粉红经济市场是块大蛋糕。美国同志咨询公司LGBT Capital创始人Paul Thompson曾表示,中国的同性恋市场价值可达3000亿美元。这意味着LGBT群体背后,是个万亿人民币级的市场。

而同性社交App们能从中分得多少呢?很多App已经开始发力,尝试各种变现手段,希望把自己的流量和品牌转换成真金白银。

Aloha曾发起多场公益活动,如《撑起中国最长彩虹旗》与《点赞彩虹墙》《G.F派对》,希望在科普的同时提高曝光;另一家同性服务平台Zank也曾通过自制剧,如《9个gay》系列、《一屋赞客》等拉动流量,增加在广告金主面前的更多话语权。

在今年四月被关停前,Zank曾试图转型做电商,如上线“赞货精选”,满足男同服装、化妆品、3C用品、美容美发、旅游服务等需求。

Blued从去年开始商业化,尝试了很多“套路”。除了卖广告位,也组织了线下活动、增加微信微博曝光、自制网络剧,还推出以帅哥为卖点的视频直播。只不过,别的直播送花和游艇,他们的直播送菊花和黄瓜。

另外一些App,如LesDo,还推出了“会员制度”。会员可以免费或者以折扣价买东西、看视频。

关键问题来了,他们这样做,用户真的买账吗?

Terry说一线城市的很多LGBT都是收入丰厚、物质基础好、教育程度较高、敢于站出来的人,喜欢的东西类型专一,买买买绝不手软。这群人可以“消费到破产”。因此从这个角度,看好适度商业化。

Iven则表示自己并没有通过网红和大众口碑来消费的习惯,所以会反感App过度商业化,除非这个生态打造的十分好。

布布觉得现在自己用的App直播信息推送太多,感到很烦。不喜欢它们加入直播和电商,只想用它交友——用Ray的话就是“交友软件做好自己本份就好了。”

甜甜倒是替社交App着想,她觉得它们卖东西也没什么不合理,毕竟要存活下去。

这些相对小众的同性社交App,能否获得大多数使用者的认同,在用户体验和商业化中找到平衡点,是能否实现流量变现的重要基础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

本文系腾讯新闻旗下媒体研究平台全媒派原创稿件。

授权转载请联系全媒派小助手(微信号:qmp_001)。

关注全媒派公众账号及时查看最新文章


分享到微信
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