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 : 2017-06-21
79
编者按 分众还是聚众,钱少人少的媒体可得想清楚。

2015年夏天,《华尔街日报》终于赶上了发行二级App的末班车,推出独立应用What’s News。和其他做同类尝试的媒体一样,他们希望这样能够在主应用之外,把流失的用户再找回来,甚至做成新功能的试验田。

然而,事与愿违。两年之后的夏天,《华尔街日报》宣布关停What’s News,并称正在“翻新”主应用(WSJ),计划将What’s News App的特点融入其中。

作为媒体同行,我们有必要从这个短命的产品身上学到点经验和教训,毕竟,投资人的钱可不是白给的。

What’s News前传:曾是“摘要型”新闻产品标杆

What’s News App于2015年夏天发布,与《华尔街日报》每日首页简报专栏同名。这也是《华尔街日报》第一款只专注移动端体验的产品。

What’s News在每次打开时会展示10条精选新闻,配以言简意赅的短评,这一设计非常方便滑动查看。这些精选新闻都以简短的概要形式呈现,标题也是移动端定制版,与《华尔街日报》网站上有所不同。同时,这些内容在每个工作日内会定时更新,用户可以轻松关注他们感兴趣的新闻话题。《华尔街日报》的订阅者可以同时使用该应用。

《华尔街日报》网站上的What’s News专栏《华尔街日报》网站上的What’s News专栏

在What’s News App发布之初,副总编Matt Murray曾称这一应用是编辑部通力合作的成果,致力于移动端优先。“我们只是在做着记者的本职工作,关心数字化时代的新闻,关注读者的需求以及移动端的用户体验,并且将App与我们报纸中的新闻概要专栏What’s News联系起来。”

如今《华尔街日报》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升级其主App WSJ的过程中去。在《华尔街日报》尚未宣布关闭What’s News App的计划时,移动端编辑Phil Izzo就在一次采访中提到,What’s News给《华尔街日报》提供了许多经验和启发,比如怎样更加灵活地判断新闻故事的重要等级,以及如何包装新闻。

主次之分:一个新闻机构应该有几个App?

现在《华尔街日报》主App WSJ的主页只有当日新闻头条和概要,但这些概要都是从文中直接摘取的,迫于长度限制,往往被“粗暴”地一刀切,所以并不能提供简洁完整的信息。因此《华尔街日报》首当其冲要改革的就是主App的主页显示,在主页上给读者呈现更多的信息。

Izzo是What’s News App的编辑,他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:“在What’s News上的新闻概要都是完整的句子,这对读者有着更大的吸引力,他们可以有效地利用主页,因为这样一来主页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目录,其本身就已发展成了一种新闻产品。在改革主App时,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。如果读者点开App,读完新闻摘要,觉得获取了足够的信息,那就是一次成功的体验。我们并不需要标题党吸引读者点开新闻,这不是我们的目标。诚然,我们希望能吸引读者,但我们更希望读者能有正面的体验——如果读者只想知道当下发生了什么,我们就应该给他们这个权利。”

左:《华尔街日报》主App;右:What’s New App左:《华尔街日报》主App;右:What’s New App

其他媒体,比如《纽约时报》,也在推出了次级新闻App后又将其陆续关闭。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商业策略,通过对移动端产品的功能细化和再整合以激发更多创新。2014年,《纽约时报》推出了两款App:NYT Now以及一个名为Opinion(意见)的独立App。Opinion很快被关停,后来NYT Now也在去年夏天被一并关闭。与What’s News一样,NYT Now的一些特色功能被融入到了《纽约时报》的主App中。

英国的《泰晤士报》也在去年关闭了它的次级App,这一App仅仅运行了10个月,其目标受众是国际读者。《华盛顿邮报》旗下的两款移动端应用仍在运行中,一个比较经典,是每日新闻头条的罗列,另一个界面比较先进,更加适合在触屏终端上使用。

 《纽约时报》针对年轻人群体的App NYT Now 《纽约时报》针对年轻人群体的App NYT Now

关注特定记者和主题:个性定制前所未有地重要

《华尔街日报》旗下现在还有一些独立App,包括WSJ直播视频App和WSJ City,后者跟What’s News有着同样的设计,但只覆盖伦敦地区的商业新闻。

不过现在《华尔街日报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它的移动端主App上,从iOS系统开始更新。《华尔街日报》还引入了丰富的推送提醒功能,增加了关注特定记者的选项,这样读者可以在该记者发表新文章时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提醒。有些读者想要密切关注负责报道他们所在行业领域的记者,这个功能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用。之前在What’s News App上,读者已经可以关注特定的话题和公司。《华尔街日报》称使用了这一功能的读者往往会在浏览App时比其他读者多花上20%的时间。

除了改进主App的设计以增加灵活性,《华尔街日报》还将为主App增添更多个人定制特色功能。产品经理Jordan Sudy称:“通过关注特定记者,读者们已经完成了一部分个性化定制,但我们更希望给读者准确呈现他们想看到的内容。所有人看到的内容都是编辑挑选出来的,不过我们也希望App更有个性定制的特色。换言之,我们要确保做到‘同一个App,不同的个性化内容’。”

目前《华尔街日报》在个性化方面的探索还无法做到这一点,但Izzo称他们正在做准备工作,通过改进文章标签来得到更精准的大数据。与之前几次升级大换血的方式不同,现在《华尔街日报》更注重通过不断重复的过程带来细节处的改变和积累。关于何时会增加其他功能特点,以及当前阶段的工作何时结束,Izzo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时间节点。

“只要手机仍是主要的新闻客户端,我们就会专注于这一不断重复和不断改善的过程,直到下一个传播介质出现,我们再考虑下一步。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,我们不会半途而废,不会出现密切关注这个App一年又回头去做别的项目的情况,不然我们还会面临之前遇到过的问题。我们想要把这个App变成我们的创新集中地。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成为谷歌或者脸书那样的科技公司,但我们能更好地把握我们的产品和我们输出的内容。”

====================

本文系腾讯新闻旗下媒体研究平台全媒派原创稿件。授权转载请联系全媒派小助手(微信号:qmp_001)。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“全媒派”(ID:qq_qmp),阅读更多精选文章。

关注全媒派公众账号及时查看最新文章


分享到微信
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