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线记者如何预防“创伤应激障碍症”?

日期 : 2015-08-16
79
编者按: 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, 众多记者赶赴现场,带来一手报道的同时,他们也身处心理受创的风险之中。这样一群离现场最近,离悲伤最近的人,如何才能避免罹患“创伤后应激障碍症”?

媒体对天津爆炸事件的关注和追踪一直未停歇,现场信息越来越丰富,各方消息也在不断汇总。而为我们带来事件最新进展的记者们,坚守在现场,时刻神经紧绷。没错,他们是离现场最近的人,然而,你可知道,他们也是极易遭受“心理创伤”的一群人?

创伤新闻,是新闻媒体对战争、自然灾害、车祸、爆炸等创伤性事件的报道。在这些灾难性报道中,创伤往往存在于两个层面:受灾民众作为报道的对象,遭受压力与创伤;而在一线报道灾难的新闻工作者,也有可能成为灾难创伤的受害者。

视频: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时长:3分36秒

 

什么是“创伤新闻”?——记者报道创伤同时也遭受创伤

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遭受心理创伤,并不罕见。比如,BBC记者Cat Hepple,曾报道英国人Ken Bigley在伊拉克被斩首的事件全过程,并采访受害者家人。报道结束后,她开始频繁做噩梦,并最终不堪压力辞去了记者工作。

另一位BBC主播Sian Williams,曾于2004年巴基斯坦地震时前往灾区报道。灾区惨状和太多无家可归的故事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。报道结束后,她仍深陷“罪恶感”的情绪,“我感到很有罪恶感,我可以离开灾区,而当地的居民却无处可去。”

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,是指人在经历或目睹悲惨的灾难情况后,出现的心理状态失调或者精神障碍。

记者在报道战争或者灾难的时候,有的会受到灾区压抑的环境或气氛的影响,有的因为不能直接参与救援而对自身的职业价值产生怀疑。这些情况都会对记者的心理产生创伤,导致部分记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,而更严重的情况是罹患抑郁症。

加拿大精神科医生Anthony Feinstein在2003年出版的《危险生活:战争与战地记者》一书中,对战地记者和没有从事过战争报道的记者分别进行调查。结果显示,战地记者比没有报道过战争的记者更容易遭受精神创伤。战地记者遭受PTSD的比率为28.6%,甚至远高于普通警察遭受PTSD的比率。

澳大利亚Mindframe国家媒体计划曾在官网上发布一篇创伤新闻介绍,详细说明新闻工作者遭受PTSD的症状:

1、情绪反常:出现震惊、害怕、烦躁、生气、悲伤、麻木等情绪;

2、频繁噩梦:经常性的、侵入性的回忆起创伤事件;

3、身体不适:容易疲劳、失眠、紧张、头疼;

4、社交障碍:社交过程中容易紧张烦躁、产生冲突或者难以建立亲密的关系。

悲惨景象常使记者“无可自拔”——灾难报道6大心理防护法则

在硝烟四起的战场,在满目疮痍的灾区,都会有记者冲在一线,为后方不断传递最新消息。为了最快挖掘到最新的新闻,记者常常不眠不休地工作;面对灾难的景象,他们又需要保持客观,不能有太多的感情宣泄。这无疑增添了灾难现场记者的心理压力。

欧洲达特新闻与创伤研究中心(以下简称“达特中心”)的创始人之一、曾任BBC外交事务记者的Mark Brayne曾说:“当了记者,并不是说你就有了一套超人的‘盔甲行头’,让你在报道时‘刀枪不入’,丝毫不受报道内容影响。你必须坦然面对自己的工作,同时认识到工作的危险性、工作的难度以及你的个人局限。”

新闻工作者虽然在灾难报道现场肩负使命,但新闻工作者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,他们也会遭受创伤。所以,作为记者,更需懂得如何在灾难现场自我“心理保护”。

达特中心总结出6大减轻记者创伤负荷法则,以期帮助记者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心理侵害。

了解自己心理承受能力,减少不必要的接触

把灾难景象想象成有毒的放射物,接触得越多,受影响越严重。记者出于职责,不可避免地需要经常接触灾难性的景象,但可以做到减少不必要的接触。经常性接触可能比一次严重的伤害影响更深,所以估量好自己的承受能力并适时而止。

合理安排素材,减少重复性核查

在灾难报道时,记者需要合理地安排、整理和处理各类素材,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查看。如果在大量关于灾难报道的素材中找到可以使用的材料,及时进行标注,这样可以减少对灾难性素材的不断查看。请注意,永远不要在没有告知同伴的情况下,将灾难现场的素材给他看。

保持距离,不要时刻沉浸于灾难景象

不要时刻关注灾难景象,要学会采取一些方法同灾难景象保持距离。有的记者发现关注一些细节,比如说衣服,有助于转移注意力。在面对那些令人痛心的景象时,不妨试着给自己戴上一个临时的面具。

例如,视频编辑在处理暴力场景或者死亡影像时,不要采用循环播放模式,至少尽量少用循环播放模式。新闻工作者可以因人而异,找到与灾难景象保持距离的方法。

报道了科伦拜高中枪击案的记者Dave Cullen

尝试调节新闻工作环境

在室内时,可以试着缩小窗户的尺寸,或者调节显示器的亮度,这样可以减小人的敏感度。如果可以的话,也可以试着降低说话的音量。

Relax,多走动呼吸新鲜空气

在工作的时候,不要总盯着屏幕看。看一下周围的花花草草、站起来活动活动或者呼吸下新鲜空气,这些都可以帮你抑制身体的应激反应,使身体放松下来。

特别要注意的是,在睡觉前,不要看有关灾难的影像,这只会增加心理压力。而且不要想着喝酒助眠或者借酒浇愁,酒只会扰乱正常的睡眠,使噩梦加剧。

工作之余,要留出个人空间

在跟进突发新闻的时候,工作量可能是平时的两三倍,越是在这样紧迫的时候,越要学会给自己留出工作之外的空间。

达特中心主任Gavin Rees说:“记者就好似在钢丝上跳舞,要求时刻在工作状态,保持目标明确,完美地完成任务。但是记者不能一直行走在钢丝上,要学会休息。”

休息中的战地记者

前方高创伤风险,后方能做什么?——给媒体机构与管理者的3点建议

面对灾难报道,不仅记者要学会如何避免创伤,媒体的管理者和编辑同样要学会如何保护记者。达特中心也对媒体的管理者提出了3点建议:

把创伤风险及应对方法告知每一位团队成员

对于媒体机构来说,在操作重大灾难新闻时,应该意识到报道团队中不同成员面对心理创伤,有不同的应对方式,而创伤累积更会潜移默化影响成员心理健康。因此,除了甄别不同成员承受创伤能力,还要督促员工自己学习辨别,并察看是否需要更积极的创伤后的心理治疗。

灾难资料只向有需要的人公开

关于灾难的资料、影像或者内部通讯资料,需要被清晰地标记,并且只向有需要的人公开。非自愿的人没必要看到这些不会被播出的资料。这样可避免“误伤”其他记者及编辑,造成更大范围的心理创伤影响。对于媒体机构来说,需要时刻警惕易造成员工心理损伤的资料传播。

告别压抑工作环境,从开窗开始

对长期需要处理灾难性报道的记者及编辑来说,他们的工作场所最好有扇窗,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。看到大自然中的绿树蓝天,有助于帮助新闻工作者缓解暴力画面带来的焦虑情绪。

交流和座谈,或许能够为已在灾难报道中遭受创伤的记者提供“缓解”之道:座谈的形式可以让有共同经历的记者及编辑们互相交流,彼此抚慰,减轻创伤影响。

宾夕法尼亚的《约克每日纪事报》在今年3月举行了一场座谈会,邀请了15位曾经报道过灾难新闻记者。这些来自11家不同媒体的记者和心理咨询师一起,学习如何创伤恢复,如何进行同伴间的互助。

《约克每日纪事报》举行的创伤记者座谈会

在灾难发生时,新闻工作者总会冲在第一线,他们是信息传播者、新闻生产者。他们为我们带来第一手的现场报道,但同时,他们比我们也更多目睹、亲历灾难现场的悲伤。新闻人需要具备职业素养,在灾难报道中要收敛起自己的感情,但他们不是超人,那些目不忍视的场景,也会使他们毕生难忘,甚至留下创伤阴影。因此,我们需要意识到,创伤新闻中的新闻工作者,也是一群易受创伤的人群,他们的心理健康,同样值得重视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

本文系《全媒派》独家编辑稿件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
关注微信公众账号“全媒派”(ID:qq_qmp),阅读更多精选文章。

关注全媒派公众账号及时查看最新文章


分享到微信
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